不谈特效,不谈影星,不谈剧情。

我只是在试图理解可爱的导演想说什么、思考什么。

如果说《第九区》当中,导演已经在尝试依靠生物学的前沿进展与种族等社会问题的交互作用,那么《极乐空间》当中他的思考大大迈进了一层,探讨了3个以上系统的融合问题。不得不说,我还是想为这种思考与探索给5星好评,并大大地鼓励好莱坞的创新与硅谷的创新齐头并进。

甚至想到,如果美国加州始终如此迅速地走在世界的前沿,并且如此迅速地合作,那么恐怕发展中国家想要真的赶上这个水平,也得再过一个世纪。。。

呵呵,回到电影作品,这一次的反乌托邦想象,不只是《美丽新世界》赫胥黎对于人类功能化工具化之后空虚的想象。

当生物信息学、脑机交互、生物医学工程这三大专业形成真正的融合,

当社会组织以人工智能的方式重组,每个人成为信息系统中的一个agency而非原本的自由个体,

这便成了Elysium的世界。

显然,Elysium是利用现有技术的组成方式想象出来的,将每个人植入某种标记,这个标记相当于目前计算机网络当中的ID,而社会和政府的组成方式基本照搬现在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方式。而导演似乎在告诉我们当人类真正的方式被技术所强奸之后,它的系统如此脆弱,能够被几个居心叵测的或野蛮的或有无端的情绪力量的人或小团体突破。

而每个人由联系着DNA的某种技术做出标记,是按现有的生物信息学想象出来的未来产物;用人类大脑输入、存储、输出……数据(甚至是系统数据),是目前火热的BCI(脑机交互)的终极目标吗?至于Elysium中最让地球居民向往的“治疗机”,似乎是用一个神秘的简单仪器,代替了目前包含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组织工程……等等生物医学工程目前所有发展方向的终极产品。

哦!what a wonderful world!

显然,这位1979年出生的年轻导演+编剧,大胆地假设了当所有现有技术想象变成极简产品之后的世界。他假设,生物界(人体)、虚拟世界(信息)、人类社会这3个系统,可以完好地融合成为一个系统,这就是Elysium——一个全靠人类拥有的技术而建立的系统。而这个假设建立在片头所说“人类遭遇疾病,逃离地球”的基础上,也显得合理了。

(而Elysium的实体形象是一个圆圈和五芒星,我猜测不出其中有何深刻依据,但至少它也符合了一个我们已知且热衷的特征——高度扁平化)

我不得不想起了K.K(凯文凯利),他的博客合集《技术元素》在中国出版后一度成为我独居时的睡前读本。与sci-fi(科幻)不同的是,他作为技术从业者和传播者,在博客中讲述着每一个已有的新近的技术进步带给他的联想,思考着技术与人的关系、利用描述人的语言来描述技术(例如性感),利用描述技术的语言来描述人(例如元素),利用思考人的体系来思考技术,例如技术的体系来思考人…… 我想,《Elysium》的出现意味着其导演+编剧Neil Blomkamp(尼尔布洛姆坎普)可能是sci-fi 电影界的K.K.吧。

说完了电影中的Elysium世界,也说说电影当中仍然存在的地球世界。22世纪时,原本的世界(地球)呢?作为一个被淘汰了的、落后的居留场所,一些被95%的正常大众所剩下的、被机器判断为异常(即某方面在人群中处于5%,例如“反社会”)的个体生活在这里。它看起来是那样落后,承载着人类目前所有的苦难,贫穷、疾病…… 也仍然残留着人类一些美好的东西,例如尊重每个人都有其存在意义的宗教(还记得那个嬷嬷嘛)、友谊(哪怕是挡不住离别的童年回忆,哪怕是相约一起去偷车)、互助(嗯,有医院,有同僚间的相互救助)…… 只不过此时的制度和系统,包括医疗体制、政府服务部门、执法等,仍然是技术控制的那一套,甚至使用电子系统或机器人完成。

而有意思的是,Elysium并没有100%地放弃这里,他们受到利益的趋势,将一些利用人力的生产仍放在地球上。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可爱强壮、有着野蛮基因的主角,他从事的工作是锻造高度仿生的机器人,而这些机器人正是用于作为国家机器,管理他所在的社会的——尽管地球人还没有像Elysium的共鸣那样被植入一个ID,但也已经被使用扫描DNA、比对以DNA为ID的数据库结果来进行管制。

而当技术越被成熟地使用、门槛越低,系统之外的“山寨力量”也会越强大。于是,基于这个力量,电影除了有了以上这些设定之外,也自然地有了两小时的情节,有可爱的人物,情感、博弈、复仇 …… 几乎可以具备所有人类好听的故事当中的情节,有了所有好电影都应该有的,对于人性的表现和探讨。是这些,让被95%的人抛弃的5%,变得如此强大,而又如此可爱。

……

看电影的时候,我偷偷地笑,笑那些以为“有了一就可以有全”的想法,认为有了某技术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笑那些以为随便按照个人意志挑选一下就可以了的想法,笑那些认为选择一定是被天生注定了的想法。

未来无论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只要提出的新解决方案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哪怕就是剩下了5%并且设置如此多的阻碍分开、隔离和抛弃他们,那么方案都是不会成功的。

它必须多元,必须包括一切,必须保持着自主和自由,比如具备处理极端情况的灵活性,否则终究会失败。

我也乐观地想,在导演尼尔的心目中,人类的智慧,还是能够战胜人工智能的,

哪怕是那智能貌似已经高度整合了更多的技术并且独立于现有世界之外成为一个连人自己都很向往的人造系统之后。

有意思的是,本文写于2013年9月11日。我不想过多地谈论政治,作为一个处于热爱和平的发展中国家911事件的旁观者,十几年前,9-11事件使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技术发达的西方世界与有着科学道理无法解释的中东信仰力量之间的冲突,当然,那事件运用了谁都不愿看到的极端方式。而我还算开心地看到电影《Elysium》当中的飞船惊险着陆之后,并没有造成极乐世界居民过多的伤亡,也没有发生恐怖的场面。

期待整合,期待人类持续的想象和持续反思,也期待人类终究无法真正战胜自身,却仍积极不断地挑战着,因为这才是所谓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