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当我搞明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之后,博客会开始探讨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吧。】

读K.K.的文章,每天一篇。这种东西能起到安神的作用,我也真是个奇葩的家伙。

但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之中,一定得找到自己的某种角色。

在2012到来之前,终于看明白了一些自己。
我不过是个不先锋、不前沿就会死的人。
我看经典,是为了看先锋与经典的关系,是看了先锋戏剧,才去看莎士比亚;
我乐意保持接触一些年轻人,是觉得如果不接触,我就落后了不知道多少;
看时尚杂志,是想看时代精神最直观的体现;
所以,我基本不再看小说了,他们要么太古老,要么太超前。

明天仍然很忙碌。但我会觉得有价值。

 
是最近才突然想起许多去年此时的事情。9月至12月。

这一段时间的表现是,记忆力很差。即使刻意想记住的事情,都会记不住。
当安静的时候,记忆才突然浮现出来。

今天他问我说,如果你一个人在巴黎,是否可能过一段时间,都把我忘记了。
当时我觉得真是开玩笑,
但夜深人静了一想,的确,这是可能的。一年以前,我不就期待过类似的事情么。
当逼自己面对现实,逼得太狠的时候,就会暂时忽略了记忆。

但那无疑并不会因忽略而改变。

2011以来,我做的所有选择,都是独立、并且独自。
但从未想过说,这些是否算作失败。
而暂时用来填补的、看似有进展的一切,是否只不过是一种掩饰、想赶快了结、刷新。
而事实还在那里。

窗外下雨了。
一年,过得如此之快。
我却连邮件签名都还没有改。

yi从来没有真的独立过。
 

又到了巧克力季节。天凉了,需要热量。

周末,在广场上和朋友聊天,在熟悉的咖啡店坐下来打电话、喝东西……到很熟悉和安全的环境中,放松了,才会真正的清醒。

才想到所谓的shortcut,背后一定是某个更严重的错误。

从最开始,就没有认真地走好每一步。想走shortcut,导致之后的每一步,都必须shortcut才能走得过去。是没有搞清楚,你需要坚持什么,而这需要不断地反思和保护。

所谓珍惜,原来是这个意思。

新的房间很安静,可以几乎没有任何干扰。

是一种很难得的、不想打破的平静。

坚持不安电视、不安游戏机,不养动物。这样才会更清净。其实也不太想安装电话机,大概可以关掉声音吧。

希望也能够坚持自己做一切事情。

安静的时候会觉得,时间也可以没什么意义。

没有紧迫感。没有焦虑。没有压力。

这就是好的状态。要有水。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做加法。

音乐可以有,吃食可以有。

哪怕每周只有一个晚上。

最近总是做梦。

有时也想,何必不逃到一个地方去。但想想,只要活着,烦恼就不会消失。即使归隐田园,也要看天象、要担心蚊虫叮咬……

也想,嫁一个人,什么一劳永逸。但也想不一定是这样的。

唯一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是把事情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不断变化。

 
微感冒。
独自吃回转寿司。读《Eat Pray Love》,大概如果不是今年读,一定读不下去。

想,今年最大的成长是什么。大概就是变得淡定了。
这种淡定,有人大概会理解成非人类。

--------------------------

以上是N周前写的。

看话剧《椅子2.0》的晚上,和水水一起在空旷的22街艺术区,吃烤串、路边摊的牛肉面,很开心。话剧里面的生老病死,是某种难得的真实。我只感觉自己的每一天也都是戏剧,路上看到月亮特别圆。
那一天是中秋。

最近,在家的时间很少。每次离家之前,都很想在地毯上坐一会儿。
终于独自住在一个公寓里,大概与许多学生在海外的境遇相似。
我也大概可以切身理解了那些漂在北京的人的感受,以及许多人那么强烈的,想从物质、精神上改变生活的欲望。

想写不少东西,但确实有必要写的不多。

是昨晚回家的路上,才意识到,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只是因为一些小小的才华,而不小心在一个很难的事业里做得还不错。
而当培训的逻辑变得越来越简单、而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内涵反而变得更丰富了,而功夫就要下得越来越笨了。
但过去的我并不擅长这一点。

我完全可以,选择用已有的一些特点或才华,去换取更光鲜的生活。机会、诱惑那么多。
但这不就是你当初不要去搞体育的原因么,不就是你放弃了上市公司工作的原因么,不就是你不想立刻出国的原因么。。。
光鲜又不是你想要的,以及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里又不是没有光鲜的机会。

终究,我要的是理想的实现。每看到一点,就开心一点。

音乐花园里种的草长出来了。音乐已经不是很重要。
 
18岁以后的几乎每个十一,我全都在音乐节的草坪上蹦跶。

今年的十一,北京没有音乐节,我在ikea(觉得自己像走着简单迷宫找食吃的老鼠)、曲美家具(就这儿还算小、舒服)、居然之家(从大排档到国际大牌的落差啊)、万家灯火(比中关村电子市场可怕)、金五星(基本就相当于卖金属和塑料的菜市场)……里流窜,在北京的北三环、北四环、北五环沿线流窜。
哦对,还有大中电器,挨着它的两个东西是中央电视塔和海底世界,都排了好长的队。。。北京真是一个混搭的城市!

从看家居杂志、反复筛选,到自己量尺寸、画图,到逛材料、定做、运东西,到买东西、不断修改方案、自己组装、安装、装饰……我感叹人类为何发明了这许多东西(比如百叶窗、推拉门……)来劳累自己,并且几千年来乐此不疲。
但想到法国人怎么可能装修一个厨房用一年、盖一个教堂用一百年……古代中国人画一张画用N年、每个窗户上都刻上花的时候,也不得不开始思考人生、生活中,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

两天里面,刷光所有积蓄。也算为GDP贡献了5位数。
大概腿部肌肉都快要恢复如初了,比去音乐节蹦跶要累多了。
两天里面,见识了50后岁和80后的区别,他们卓越的现实经验、对生活的自信心几乎坚不可破,能省掉一半的钱、能跑掉半个北京的路、能打听也能忽悠、能做电工也能做木工(当然,泥瓦匠和水暖工也做得来)…… 世上似乎没有他们做不了的事情,除了电脑和艺术。而我虽然能看懂复杂的说明书搞清楚所有零件做什么、钉钉子、插零件……但也只不过是个连螺丝都拧不紧的弱女子。

当然,惊喜还是有的,只要你坚持相信自己的想象力。世界之大,许多想法,果然没那么难实现。
躺在床上能够轻易地开关房间里的所有灯、可以随手就拿到数十本书和杂志,镜子可以反射出窗外的绿意,工作台可以瞬间变身梳妆台并且存着所有的香水,茶几有阴阳太极的意味、可以藏好吃的、同时还映着后现代的灯光,沙发床在两个功能上表现都很好,书架有原始的颜色和玲珑的曲线,地毯上可以随意地躺着、坐着。。。一些旧的纪念品,在新的位置上仍然很有魅力。

我想要的,只是迅速的欢乐,长久的安静。为此,不怕一时的麻烦。


50后会为了“连垃圾桶都还没有!”、“赶紧买个肥皂盒!”大呼小叫,但我想着,以后就很少能听到这样的大呼小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