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贴出了UNESCO的新闻——ECOSOC当中,学生的声音和热议的教育问题。
今天,看到有人,竟然就在ECOSOC会议的现场,在美国读公管的姑娘,在日志里面提出了对中国教育类NGO的5点发展方向。http://blog.renren.com/blog/223892442/742186267

且不论方向是否正确、全面、孰轻孰重,当我知道,所有的方向都来源于现存的问题。
看了,心情先是有点沉重。
一直声称有理想的我,一直害怕面对的一个问题,其实是自私的:能否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教育发展达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据我所知,现在关注教育问题的人很多,有相关理想的人很多。无论这理想是来源于自己受教育过程中曾经迷茫的经历,还是一点参与教育的经历,我欠严谨地总结一下,这理想,大多来源于对现今状况的不满,于是想要出一点力量、或出尽可能多的力量来促进教育发展。(姑且先把只想赚钱的部分人排除在有理想者之外)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上来讲,要解决问题,要看背后的事实。教育是个大问题,解决大问题,就看更大事实。
感谢写日志的这位姑娘,我从中看到了一些有意义的事实:“教育项目在联合国的发展类项目里面比重是最低的。因为觉得投资了很难见到成效。”
了解这事实的冰山一角,我突然有想法——1)从宏观上去证明教育与其他事情的因果关系;2)从微观上找到真正能见到成效,且成效可以持续的具体方法。
要达到1),恐怕要借助很多Researcher的力量。幸好,记得去年有一位Stanford教授正在从理论、科研的角度来证明一些中国的问题,但不知是否已经做完了这宏大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对于2),我一直在不间断地思考如何能让现在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效用最大化,目前的推理停止于:要先培训、影响更多能够影响他人的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

一直认为教育不是一个学科,或者说它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教育是基于对于人的理解并实际地作用于人,其中所有的环节都有独立的学科在研究。教育要想做的好,就是整合这些来自其他学科的经验,和发展自己的实践经验。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去读心理、管理、人类学……的书,而迟迟不开始读教育学的书;一直坚持要在“前线”做实际的工作,而一直有意识地阻止自己去做空有逻辑、言之无物的思考。

(写断了,大概思路)
3/23/2012 06:08:31 pm

THX for info

Reply
3/30/2012 11:17:12 pm

will come back before long

Reply



Leave a Reply.

    Author

    20余年来,生活没离开过海淀,包括教育和工作;工作没离开过教育,包括兼职。

    I just deal honestly with children.
    ——Marva Collins

    2011年起,我开始认真考虑,去找到更多这样的人。

    Archives

    十一月 2011
    七月 2011
    五月 2011

    Categories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