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里面加了个环节是找不同。两个cs master program,只看网页介绍,推测背后的巨大区别。绝大部分人看错,很多人在讨论的时候,好像很痛苦。


我突然想,如果是找相同,会不会大家就很happy。

第一节课的自我介绍,所有人都在说相同的东西。我们的习惯,是看到相同,就如找到了同伴。
但西方人在找不同。在尽力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在追求diversity。


如果有人能设计一个实验,我猜测中国人玩“连连看”一定比“找不同”成绩高许多。

大概是因为人数少,所以来得及处理个案。而我们这么多人口,自然得按标准批量。
我们平时做的很多事情,是看到某种相同,就觉得问题得到了解决,才不管背后真正的逻辑或者本质。于是我们擅长模仿、制造而非创造,擅长寻求认同而非异常。

还记得去年的某个时刻,当我认定了自己在几个方面不属于正态分布之后,突然释怀了很多东西。
道理总是简单。
找不同,还是得多练练。等到跟连连看成绩一样好,就释怀了。
DR
7/31/2011 04:36:41 am

模仿和找相同,也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问题,也不局限在一个领域,是一种通病,本质上是希望得到认可和晋升到评级体系以内,或者说精英,但是悲剧就在于,当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模仿的时候,再也看不到那些genius的影子了,就好比学术圈。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