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又看到《艺文中国》,翁菱采访岳敏君,显得有点“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5OTQ2MDgw.html

不确定是否和性格有关系,还是和话题、现状有关系。

采访期间他哭了。

而画中的那个形象永远都是巨大的笑脸。
Picture
想到,这是一种很“涩”的笑。

最后谈到成功的标准,他说,符号,或者说标签。
这似乎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想要成为标签。

工作的原因,我所在的机构每一期培训第一次课会先让人去掉标签,因为是去掉一些标签后才能开始寻找真实的自我,此前我们中国人太爱以标签来看待人,忽略了自我更丰富的信息。
然而岳敏君的愿望,似乎是要成为标签本身。这个愿望顷刻间击中了我。他以一个不同寻常的方式来做成这件事。
重复的笑脸。在不断的重复中,标签的内涵和外延信息都变得宽广起来,“大笑”的问题始终存在,变换的只是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动作…… 
然而,这所谓标签的展示的其实是强大而坚定的自我。

标签化和去标签化在岳敏君这里仿佛达到了统一。(英文中是否有labeling和de-labeling?)



从岳敏君身上,看到的是让人不舒服的粉红色的笑脸,
和一种极致的坚定。
 
“那天是跑着离开的,免得你看我……”


“你应该会脸红,也会笑,也会郁闷,然后靠着,听你读”


“没关系,长颈鹿叫的声波频率一般人听不见”


“早晨在摆弄我的科比和本子”


“这是一个变了各种调的长嗯”


“都不敢……,怕舍不得……”


“要是能去就太好了,陪你歇着,聊天,看你,看书,睡觉。”


“发现我很划不来,你有科比可以抱,……”


想象力如此之好的,能有什么区别……
联想能力如此丰富的,能有什么区别……
共情能力如此之高的,能有什么区别……



再见。


“慢慢走,就会越走越清晰。”
 
记得写过这么一首诗,但却在电脑和网络中遍寻不到。

书是普通的,但那两枚小别针却用了别样的心思。

 

在乎一个人的时候,走到哪里都会想着要给他点什么。

但总是标准太高,从而难以挑出合适的东西。

偶然想起曾经看上过当时却不舍得买给自己的物件,再回去找,通常是已经无处可寻了。

 

最后总是,要么寻了好多件东西,要么买了经典,要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心形小别针。

难以想象细致到如此程度。

这等小物件,小到会容易忘掉,但只要想起来就觉得温暖。

 

--------

 

金属的光芒或是彩色的塑料衣

弯曲

卡住书纸的一角

你说我在幼儿园 我说你在小学校

 
动笔想题目的时候,想到了疯狂的这个词。
于是突然想到这首不够好听的歌的名字《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和那部没有看过的话剧《琥珀》。
到网上找来听,里面说“看着天慢慢亮起来”。

武汉,一个本来并不存在于我城市词汇表中的名字,在2010817成为我们两个的背景。对,它似乎只是背景。

之前一天的晚上,其实也是很晚才去睡觉,超过了十二点。(你会说我又不乖了~)因为有学员临时找而工作了一会儿,因为收拾了家里和带的东西,因为纠结了一下外衣要穿哪一件和要不要更疯狂一点在凌晨就穿着白裙子跑出门……

最不低碳的一天,精神略显恍惚。
走出家门时天还是黑的,是一面走一面感觉街灯灭掉,东边发亮。打车到机场,司机还是绕道了一点点。
T3的房檐上立着大大的“北京”,被刚升起的太阳一照,却现出某种奇怪的陌生感。

发现可以再晚到一个小时也没关系,却也无事可做只能看书。一些名牌店铺关着门,唯一开门的是SPR,却不想进去买喝的东西,突然觉得很不自在。周围候机的有带着小孩出行的父母,小孩熟练地打手机与要来接的家人通话;有穿着深红色藏袍的喇嘛,是从五台山到北京再乘飞机回拉萨的哲蚌寺;有行色匆匆的旅人只带着一只公文包,一直举着大饼样的手机看;有穿着短裤带着大檐帽有一双白皙美腿的姑娘,握着一杯温热的咖啡…… 手里的书是《理想的下午》,看他用文白相间的话语讲述早上五点的习惯。

突然好想你。

此前出租车与飞机于我一直是相对陌生的存在。火车公交和地铁才是亲切和安全的。
但如今也可不在乎,哪怕是陌生的城市或国度,只不过是换个地点而已。

关于这一天其实没有任何多余的期待,只要看到了,触到了,哪怕只是在机场的座位或咖啡店里晃掉一整天,也觉得很好。

知道你总是会紧张的。总是目标明确做事周全谨慎,总要搞些创新或价值出来。

从机场到市区的车上,感觉GPS会再次出现窘迫的错误。

我们是突兀的,若给过往的所有人都安装一部眼动议,那么它们画出的轨迹绝大多数都一定曾经向这边移动。在武汉的街头没人会穿着深色的衬衫,也没人会穿着这种布料的长裙。炎热的天气里人们需要乘坐破旧的轮渡、骑机车、流汗、游泳……

走在街上,好像走上了一只周围亮着红色火焰的烤盘,总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这里是南方,一座普通省会城市的夏日。
然而他们仿佛只是一些背景。这种感觉多么奇怪。

有绿荫的巷子里,偷偷闯进老房子高大的门廊,想一探里面的究竟。

在江滩旁边的咖啡馆,背对门口的沙发上,发现在你怀里看你翻看一张张老电影海报是件简单、美好而幸福的事情。这样的窗帘、玻璃杯、吸管……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城市或小镇。如果可以停滞。

在轮渡上吹着江上微风,场景便很像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某些电影。
只是,一切镜头和麦克风都无法完整收录这九个小时。

“但是我不能送你上火车”。
为什么你说话总是如此像写好的台词。不用NG地顺畅地讲出来。
就像在杭州的苏堤你突然有逻辑地讲出一大串话而结尾是我喜欢你。

背影是有奔跑的趋势,不忍多看一眼。
这个夏天,第二次只留我坐在略显空荡的候车大厅的座位上,突然无声地流泪。

亲爱的,你就扬起头向前跑吧。
我们都不要有压力,因为你看,一个整天的相聚还是很容易。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
 
这个题目原本属于“沪苏杭记行”的第3部分。
但看现在的样子,恐怕不太有时间能够继续它的写作。


想说这是一个开始。
从第一天到达青年旅社的那一刻。那家旅社其实是苏州我最喜欢的地方,然后才是留园。


初三时曾经写过的印象最深的一片小说是和裙子有关系。


花朵,紫色,白色…… 这条旅程逐渐开始。是新的自己。新的轻松的状态。



 
Damage。

疼,来自入夏时的空调。只那么一天,就吹出了关节炎。
以往的关节炎都是在3个条件中满足2个以上才会显出疼来:缺觉、潮湿、累。
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可能是太爱了,才会有这种伤害。
但我实在实在实在不希望这里变成战场,尤其是和政治扯上关系。
还不想放弃。
 
Picture
得知能换钱的时候,纠结了一下。

拿去换了。留照。


 
上一周,感觉很漫长。
玫瑰凋谢,才意识到只是过了几天时间。
727,是也想有礼物给你。但总是不希望在行李箱里面再加上任何厚重的东西。因为这许多需要我的事情,而一直没有。
20岁以前,做过很小范围阅读的magazine,数起来一共有十几本。只是一种自娱自乐。这种趣味,与上次和你讨论过的DJ很相似。
Picture

DeeR私人志  -1- 书籍的味道
7
天前,又去了万圣书园。

与你打电话,是趴在有女性研究、民族研究等的那间小书室里,人很少。

Picture
1 安静的味道。
《理想的下午》舒国治
 
理想的下午。是自私的。

买这本书,是因为他的风格和你的书写很相似,且在第一篇写到了纽约,他说纽约太“抽象”。
有一篇,他写旅行中的女人,说旅途中的女人“在提供一份安静的气味”,“把旅途中的想象世界与视野空间竟然拉展的开阔了很多,不止是车船行驶所需的时辰而已”。
这也是我们旅途感受的一部分吧。两个人的两双脚,把小地方逛出安静的大味道。

我们共同拥有的某个理想的下午,是在北京的倒数第二日。
那日在单向街图书馆,你举着这本书对我笑。我翻了翻便说你也能写。

西海旁的小路可以来回的走,而共同经历的时间道路,却是一条不断向前的单行道。



Picture
2 路上雨水的味道。
《单行道》本雅明

一本几年前读过旧书,讨论些有的没的事情。书被友人借走毕业未还,她已经去了加拿大。
已几乎不记得里面的内容,只记得有一页提到了早晨醒来后的“起床气”。有意思,千万不要惹早晨刚醒来的本雅明!

还记得在杭州每个自然醒的早晨,你会在旁边轻柔地说要起了或不要起,穿裙子或者不要穿,下雨了或者没下雨。
曾经正面忧郁的我,如今每天早晨会打开手机然后现出笑容。
你走后,北京路上的气味变成了热浪,但仍然总是期待下雨。

 


Picture
3 理性的味道
《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李泽厚

一位重复讨论“度”的美学家,文集中的一本。

“理”和“乐”。这是一个月以来我们在一起的内核。感觉就像这本精装书深蓝色的布面。

只是翻了几页就立即把它带回家。


Picture
4 未来的味道
王则柯《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

科学的强大。却也有古典音乐会的照片。
理性的黑色,与火热的橙色。

说它“小的是美好的”。
并不只有气质,是小但宽容。对那些正确事情的宽容。



Picture
5 书籍的味道
一本这次没有带走的书,At Home with Books的中文版《坐拥书城》。

百余元的一本厚厚的彩色画册。巧合的是昨天你就发给我一组Library图片。

如果未来我们会有固定的地方,与它们为伍吧。


 
近期的流行语里面有一句和“迟早”相关。
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不知来源何处。
但我认为它的出现是件好事情,至少社会上多了如同有一条类似于“攒人品”、“因果报应”、“上帝在看着你”的观念。
----------------------无关联想结束---------------

最近的发现是,那些曾经纠结过的东西,如果当时没有选出结果而是选择了逃避,
那么,迟早你将会需要重新面对它。
小到你今晚喝什么东西、做什么吃食。
大到地点人物事业。。。

2005-2009年间,逃避了很多次选择。
很多次,是选择一个恰在手边的“看上去还不错,就这样吧”的的选择。
迟早要重新来。

更勇敢吧。
 
2 火车。

 

从北京南到上海。动车组的软卧是简单却奢侈的。但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依靠固体传来的振动和声响。

 

从上海到苏州。知道更该休息的是你,却站了一路。醒来的时候会意识到你可能并不在身旁,却并没有任何惶恐。这种相信十分奇怪。

此刻只是两个买了动车组站票的旅人,自然,和乘坐地铁并无分别。

 

从杭州到北京。欢乐的京局列车员来回唱着小曲逗着小孩,我们的新鲜杨梅将白色T恤、灰色外衣和米色布袋染上一抹曙红。

直达列车的座位上你旁若无人地小声讲述之前的经历,只是坦然。那些看似简单的付出和判断,我却懂得里面每一次的温存和用心良苦。

夜里始终无法入眠,除了靠在你肩上的时候。

 

南站的出发、北京站的到达,那时的我们,尚无法预测若干天后西站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