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艺(是这么简写么)在鸟蛋演的雷库内代表作。

说它是“经典模式”,因为这部剧制造冲突的基本逻辑就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当然,贯穿始终的一个小人物——客房服务生,名字就叫“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里面最简单的一个逻辑就是:B不在场的时候A做了一件事,而B来到现场以后不知道A做过该事,便将自己当时看到的情景认为成事实,
也就是朱丽叶吃了某特殊的昏迷药后躺在棺材里假装死,希望罗密欧回来后与他重逢,
但罗密欧来了以为朱丽叶已经死去便自杀,朱丽叶药劲过后醒来发现罗密欧死在自己身边。
这部剧所有的冲突都基于这样一个基本逻辑,只不过把只有AB两人的简单模式,改编成了有10个人的复杂模式,
在一个看似简单的现场(只是一个宾馆的房间),通过4道门(卧室门、通往阳台的窗户、衣橱、房间门),以及创造出来的两个主要想象空间(窗户外面的阳台,以及通过阳台与此房间相通的另一个房间),以及一部电话机,穿起了一个由一夜情引入政治派别、以及三个家庭情感的混乱故事。

《乱套了》看点有这样几个,总结起来就是3个“不乱套”:
1 编剧不乱套:在一个简单空间里使观众能很顺畅地接受和理解发生的所有事情,编剧在分场、台词等方面处理的功力相当牛。尽管有人评论下半场狗尾续貂,而且看起来的确有“炫技”的嫌疑(纯为了搞得更复杂而搞得更复杂,而不是剧情本身的发展需要),但我仍然觉得这“技术”还是炫得不错
—— 编剧打破了上半场中“杰克是个尸体”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假设,重新将他假定为“晕过去,但能又醒过来”,于是让这个除两位大主角之外唯一知道最初基本真相的人“活过来”,仍然继续演绎出一个小时的戏剧冲突。
当然,由于杰克自身并不受到那“四道门”的限制,他什么都知道,所以对杰克的失忆、睡觉、再被砸晕、打晕的处理略显老套和乏味,但由于下半场“服务生莎士比亚”这个小人物作的自主性逐渐凸显,他能够几次在场面紧要关头跳出来发挥作用同时又不脱离一个好奇、贪钱小人物的行为合理性,起到很大的弥补和调味作用,使该剧自然赢得所谓“奥立佛戏剧奖最佳喜剧”。

2 演员不乱套:在传统的150分钟里能够记住这么多的台词、纷繁复杂的场面和人物关系(11个人里面好几个人在编造谎言的过程中都被赋予了2种以上身份,所以衍生出更多假设的人物名字和关系),自己能“不乱套”就很不易了,还能再自己明白所有关系的情况下表演得像不知道一样就更不易了。
3 表演效果不乱套:除了表演难度高,还是国内尺度比较大的舞台剧,裙子短、有裹浴巾、穿睡衣、穿内衣的(还好没用这个搞宣传)。当然,舞台、服饰等各方面能处理得恰到好处比如不走光、不表演过度还是很牛的。





Leave a Reply.